購買品牌櫥柜送到卻是別的品牌,監管部門表示不存在產品調包
最近,住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街道的陳女士遇到了一件煩心事。由于在簽訂合同時沒有注意,購買的品牌櫥柜,最后居然成了別的品牌。
在這里,我們也提醒廣大消費者:由于家裝與家具通常金額較大,為避免與商家發生糾紛時沒有證據,消費者應與商家簽訂合同。在簽訂合同時,要仔細核實合同中各項條款,包括雙方的權利和義務、付款方式、安裝流程、廠家承諾的保修服務、售后服務等。
顧客:
專賣店買櫥柜
送到卻是其他品牌的產品
2017年年底,陳女士在金沙湖地鐵站附近買了一套二手房。由于房子的設計她不太喜歡,所以鑰匙到手后,陳女士便打算重新裝修一番。2018年4月,她來到下沙某建材市場,為新家購置櫥柜。來之前,她看好一知名品牌的櫥柜。“我一個朋友家里用的就是這個品牌的櫥柜,我看著挺漂亮。他們跟我說幾年用下來,質量也不錯。”所以,到了市場后,她直奔該品牌專賣店。
但是,門店里的產品定價與她的預算相差有些大。于是,她便咨詢店員,有沒有相對實惠一點的產品。隨后,店員把她帶到一款樣品前,稱這款產品現在搞特價,價格很劃算。“我看了柜子用的是實木板材,樣子也合適,就下單讓工人上門測量尺寸。”
兩天后,店內安排人員測量尺寸,設計圖紙出圖后,報價為23600。“這個價格,我覺得和我預算得差不多。”于是,陳女士再一次來到該店,和對方簽訂協議,并支付了20000元的工程款,同時還和對方簽訂了銷售合同。
一個月后,工人通知她產品到家。“我當時有事沒法趕過去,就通知項目經理幫我收貨。”陳女士說,等到周末,她上門查看新家裝修進度。“我在門口看見櫥柜木板的包裝盒,上面卻印著某美牌的logo,并不是自己中意的品牌。”陳女士說,她當時心里突然咯噔了一下。而走到廚房,她發現對方還把大理石臺面的顏色搞錯了。“我當時定的是黑色,但是對方卻給我裝了一塊白色的臺面。”
這一連串的事,讓陳女士十分氣憤。當即,她打了12345進行投訴,要求對方退貨退款。
延伸閱讀:櫥柜封邊技術良莠不齊,應該如何鑒別?
市場監管部門:
單據上有品牌有簽名
不存在產品調包
隨后,下沙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上門,向雙方了解情況。陳女士見到工作人員后,立刻拿出手機,翻出當時拍攝的照片。“這些包裝袋上,印的都是某美牌,肯定是店員后期給我調包了。”而店主馬女士卻表示,自己沒有給東西調包,因為她給陳女士介紹的這款產品本身就是某美牌的。“我們門店同時代理兩個品牌的產品。”馬女士一邊說,還拿出了當時的預算單、銷售合同單、設計圖紙、門板清單。在這些單據上,不僅都標有某美牌的標志,上面也有陳女士的簽名。所以,馬女士覺得,要退貨退款并不合理。而針對臺面顏色弄錯這件事,馬女士表示這確實是他們的失誤,愿意給陳女士進行補償。
對于這個做法,陳女士表示不接受:“你們在介紹的時候,沒有一個人告訴過我這個不是這個品牌的。”而對于單據的事,陳女士解釋稱,自己當時簽字比較著急,所以沒有細看。
了解完雙方情況后,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表示:由于在當時的單據上,確實注明是某美牌,所以不存在產品調包的行為。針對大理石臺面,則要求店方退換或予以經濟賠償。最后,經協商雙方達成協議:因更換臺面將導致延誤裝修工期,所以廚房櫥柜的臺面不再更換,但可免去陳女士3600元尾款。同時,該公司承諾在8月底前完工并將櫥柜柜體的瑕疵處理到位。
(作者:湯曉燕 原標題:品牌專賣店買櫥柜 到手的東西卻是別家品牌的)